闫倩倩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人造卫星、氢弹、热核导弹、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第一个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等研制成功无不渗透着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们的心血和智慧,其中唯一一位为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日前,在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郭永怀事迹报告会上,我们不仅被他以身许国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深深感染,而且从他闪闪发亮的崇高精神中看到了挺起的大国脊梁。
有的大学生却存在精神缺失的现象。据《中国粉丝追星大数据报告》显示,在当前追星的粉丝当中,20~29岁在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高达47%;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高达53%,高学历渐成“标配”;而从职业角度看,学生以56%的比例,成为追星当仁不让的主力军。有的无暇顾及学业,却忙着为自己的“爱豆”筹资应援、刷榜投票、接机送礼;有的记不住专业知识,却对明星的生辰星座、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服装品牌如数家珍;有的钱不够花,却省吃俭用,疯狂购买明星的画册、唱片、衣饰用品;有的将明星作为人生标杆和崇拜偶像,以模仿其言行、服饰为荣;更有甚者把“美”“奇”作为评价标准,片面追求外在美,视猎奇为出名资本……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大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发生了巨大变化。曾有人做过一项调查:60%的学生不知道科技界“三钱”是谁,却有90%的学生对“四大天王”“四小花旦”耳熟能详。对此,有关教育专家指出:追星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轻视实业,不愿苦干实干,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价值观异化,失去精神支柱。
“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青年怎样,国家就会怎样。”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也是鼓舞和激励人们不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所以说,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对大学生来说亦是如此。正处于人生中最适合拼搏、最能奋进的时段的你们,缺什么也不能缺理想,少什么也不能少精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仅专业成绩出类拔萃,而且把兴趣爱好玩得风生水起,在社团工作中乐群敬业、科研竞赛中勇拔头筹、社会实践中无私奉献……他们就是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清华大学于纪平、四川大学刘淼、北京化工大学叶热托里肯·巴达义等,他们不断加强品德修养,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有了精神支柱,就有了精气神,就有了竞争力、战斗力、爆发力的源泉。古有春秋军事家曹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士气,创造了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奇迹;今有工人杰出代表许振超的“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志气,创造了让世人赞叹的“振超效率”和“振超精神”。
“一个人若没了精神,就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自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没有精神,就会失去精神支柱,无法形成凝聚力,从而走向衰落乃至消亡。”时空变幻,精神永恒。精神的种子一旦萌芽,就有顶起巨石的力量。有了这股精神,就有了“定盘星”,就有了“压舱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需要物质的大厦,更需要挺直大国精神的脊梁。张富清、杜富国、尼玛顿珠等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犹如一座座矗立的灯塔、一支支明亮的火把,点燃和照亮了人们的精神沃土,也激励和带动了更多人见贤思齐。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甘于坐冷板凳的科学家、倾尽心力投身祖国建设的工程师、呕心沥血的大国工匠、默默奉献的基层党员等为榜样,将激情和理想融入追梦之旅,将奋斗和奉献化为圆梦基石,努力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以信念的柱子支撑人生的大厦,以踔厉风发的状态,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成就崇高的精神品格,奠定自己人生的基调,写就无悔青春。
“一座山峰的崛起,挺立的是脊梁;一个国家的强盛,支撑的是精神。”人民有精神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所以,大学生一代更要以先进模范为榜样,以实际行动擦亮精神名片,让精神之光照耀每个人的心间,汇聚起磅礴的力量,真正挺直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做无愧时代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