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黄洞乡鱼泉村,座座山头绿,面面山坡翠;春天里环山花香四溢,蜂飞蝶舞;秋天里硕果累累,游人如织。这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母亲几十年奋斗出来的一道亮丽风景。从战争年代的支援前线,到和平年代的拥军爱民、扶贫济困、绿化荒山……她的名字家喻户晓,她的事迹广为流传。她就是普通共产党员的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模范、中国环境大奖———“地球奖”获得者靳月英。
她是支前女英雄也是拥军模范
靳月英在鱼泉村一带是出了名的人物。战争年代,她是远近闻名的支前女英雄;解放以来,她自费为部队官兵送去万余份慰问品。
1942年,19岁的靳月英毅然送丈夫冯青海参加八路军,自己也担起了妇救会会长的重任。做我军的侦察员、交通员,带领全村妇女抬担架、救伤员、送军粮、做军鞋……从那时起,拥军就成了她的信念。1947年,冯青海战场捐躯。靳月英强忍悲痛立下誓言:“我要永远跟着共产党,一生爱国爱民,爱军拥军!”
解放后,每年的“八一”、春节,她都要买来毛巾、背心、水杯等,寄往部队。据市、县民政部门统计,解放以来,她向部队寄送慰问品万余份,总价值10万余元。
鱼泉村地处山区,靳月英独自带着孩子,为筹集拥军款,她历尽艰辛
春天到初夏时节,靳月英用铲子在沙石坡上、石头缝里挖药用小叶茶,每次能卖上几十元。夏天,靳月英翻过一个个山头去摘槐花,然后拿去卖。秋天,天刚蒙蒙亮靳月英就上山去割能喂牲口的黄密草。近万斤黄密草,每斤能卖三五分钱。
为了把辛苦挣下的钱最大限度地用来拥军,靳月英常年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如今,她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用着几十年前的老家具,穿粗布衣裳,吃粗茶淡饭。
她作为老烈属、老党员、村妇女主任,干到61岁退休。那些年里,她得过百余项荣誉,受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
61岁 她揣着干粮上山种树
决心种树那年,靳月英已经61岁了。1984年的“八一”建军节,靳月英进京参加拥军模范大会,她说山外的树真多,可家乡是秃的,太行还是荒山。回村第二天,她就扛镢头,挎箩筐,揣着干粮上山了。
她一辈子生活的淇县鱼泉村,地处鹤壁市西部,雄峙的太行山从这里折向西南。太行山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二阶梯的陡升地带,像一道长崖绝壁。山石峭立,少土漏水,鱼泉村一带更是浅山石灰岩,自古“种草草不长,栽树难乘凉”。一眼望去山上净是石头,很多地方连荆棘酸枣都不长,哪能种树?儿子也劝她:“这山你见过几棵树?人家种不活,你能种活?”靳月英说:“种不活再种,好好管护,兴许死不了。娘要搞成了,也给旁人带个头。”
从此,满目荒凉的山,便多了个瘦小的老太太,从夏到冬刨树坑。山上没树荫躲,日出干晒,下雨硬淋,雨雪来了,她用毛巾缠住额头,不让水往眼里淌。冬天土石冻得干硬,一镢头下去只留个白点。太行山风大站不稳,她就跪着干,趴在地上挖。太阳下山了,顶着月亮干,没有月亮的晚上就摸黑干。很多山岩呈70度陡坡,乱石堆积、石厚土薄,她先把乱石刨松,撬石块码成围堰。坑里缺土,她就背着箩筐从石缝里抠,再一把把填进坑。
到了次年,老人已经备好280多眼树坑。她卖掉猪娃,换来200多株侧柏苗,精心栽种到了山上。没想到大旱之年,坑里土都晒焦了,老天爷干瞪眼就是不掉雨滴。靳月英每天不歇劲从山下水库担水,仍浇不过来。她上了年纪,一趟只挑得动30多公斤,湿不了几棵根。她挑水攀崖,记不清几次脚下滑,人翻水洒,桶直抛下几十丈外。
靳月英回忆:“常常委屈得我坐在山里哭。我哭哭就不哭了,我对自个儿说,又不是别人叫你干的,没决心就回去!”擦擦泪,老太太接着忙。经过那场大旱,她竟然种活了170多棵柏树。起早贪黑两三年后,村里忽然发现,那面山崖泛起一片片绿,老太太把树种活了!
种树10年后,村里陆续有13人加入,自发成立了“靳月英八一造林队”。县林业局也组织了20余人的护林队。每逢下雨别人往屋里钻,他们往山上冲,趁着雨水栽的树好活。老人在山上砌了座石屋,刮风下雨就吃住在那里。
全县动员种树四代人绿染太行
1994年,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铺开。1995年春,淇县号召干部群众“向靳月英学习,向太行山宣战”。全县当年22万人,每天出动10万人义务劳动,植树造林。靳月英孙辈两男三女汇入洪流,一个个成了带领种树的好手。
不少人还是不信,太行石板岩,山石横着长,自古不长树,栽树能栽得活?县里就带他们看靳大娘种树的山,比照“老太太的标准”,看看差距。孙子孙女们就近在大鳌山按靳月英的方法挖坑示范。县林业局副局长高玉中说,那时才知道,挖“靳月英树坑”,一个壮劳力干一天才能挖两眼。即使到今天,机械发达,太行山上种树还是靳大娘的方法最管用。用了半年时间,淇县4万亩荒山种遍新苗,事迹叫响全国。全国的植树造林现场会放到了淇县召开。面对漫山遍野的鱼鳞坑,时任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连说:目瞪口呆、心潮澎湃。
一分种九分管。树苗小,山羊、野兔啃过根就吃没了。杂草太长,山火放荒,树就烧了。土薄易旱,柏树长到20多年也能被旱死。为了高标准保活,哪个单位落后,就派去看老太太家种的树。为了防火,淇县机关干部像靳大娘一样,进山割了5年草,直到小树长大。
自1994年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铺开,太行山区水土流失面积由7200多平方公里减少到3400多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800多万吨,至少可蓄水11亿立方米,彻底改变了过去“土易失、水易流”的状况,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淇县山里,又见到小叶朴树等珍稀植物,连金钱豹等大动物都又见了踪影。
曾经的荒山,如今柏树落籽,已悄悄扎苗。四代人在8道山梁种下20多万株树,当年3%的绿化率,提高到今天的36.6%,山区更高达60%以上。靳月英面前,耸起的一座绿色的太行山,是这个时代给子孙最大的福泽。
(文章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