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他就摸爬滚打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先后主政过2个贫困乡镇、3个贫困县市。在他的带领下,江西井冈山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市。
如今,他又带领17万井冈老区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
他叫刘洪,江西井冈山市委书记。
用脚“走”出脱贫路
见到刘洪时,他身着白色衬衫,脚穿黑色运动鞋,胸前佩戴着党徽,风尘仆仆地从乡下调研回来。
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刘洪每月都要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所有贫困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运动鞋成为了他的“标配”。
井冈山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刘新至今记得,有一次,为协调当地一个偏远贫困村的整体搬迁问题,刘洪带领干部徒步10多里山路来到这个村,一家一户了解情况,倾听顾虑,并一一解决。第三天,迟迟不愿搬迁的贫困户全都搬到山下的移民安置小区。
刘洪先后担任过永新县、吉安县、井冈山市3个贫困县市的县市委书记。在永新县推行“进村入户大走访”,在吉安县倡导“群众大走访、诉求大办理”,在井冈山市开展“党员干部进村户,精准扶贫大会战”……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脚步丈量民心,是他的一贯作风。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
扶持谁?在刘洪的带领下,一场新时代的“井冈调查”就此展开,根据贫困程度深浅不同首创的红蓝黄“三卡识别”机制应运而生。
怎样帮?刘洪和3000多名党员干部一起走村入户,“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住不了”的“建起来”,“建好了”的“靓起来”……一整套对症下药的治贫举措随之推开。
就这样,刘洪带领大家一步步“走”出脱贫路。
“新三问”带来好日子
走进井冈山拿山镇的九丰农业博览园,只见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内,一排排无土栽培架整齐排列,许多农民穿梭其间,负责打理和采摘果蔬。
九丰农业博览园是刘洪去年引进的一个项目。在洽谈投资时,刘洪除关注项目前景外,最关心的就是能带动多少贫困户增收。
“过去我们在发展中关注更多的是‘GDP增加多少’‘财政收入实现多少’‘固定资产投资了多少’,现在我们更注重的是‘新三问’——‘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何’‘农民人均纯收入如何’‘贫困发生率如何’。”刘洪说。
“新三问”,为群众“探问”出了一条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井冈山大陇镇大陇村案山村小组曾是黄洋界脚下的一个贫困小山村,在脱贫攻坚中,当地引入广东一家旅游公司投资发展乡村旅游。在建设中,刘洪多次深入现场办公,最终确定以“1+8+48”的模式,让这家旅游公司联合大陇镇8个村集体和48户贫困户,以合作方式搭建起公司、村集体、村民共赢的平台。
大陇村村支书尹仁善说,通过这一模式,当地8个村集体年均可增收1.5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也从过去的不足3000元一跃增至6400多元。
在九丰农业博览园,出租土地的农民每年每亩可按450斤谷子折算租金,同时还有150多名农民在园内就业,每人每年可挣2.4万多元工资。在园内打工的村民兰冬妹说:“真想不到,我60多岁了还能挣钱!”
刘洪说:“我们在发展产业中推动土地流转,不是简单地一包了之、一租了之,而是通过奖补政策强化农户与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把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带进去,让老百姓享有租金、佣金、股金‘三金’收入。”
“摘帽”了,仍在路上
不久前,彭夏英又见到了她的“老朋友”刘洪。
50岁出头的她曾是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21户贫困户之一。这两年,在脱贫攻坚中,彭夏英已记不清刘洪往村里跑了多少趟。在刘洪和乡村干部的帮扶下,前年,彭夏英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如今,靠招待到村里的游客,她家收入超过10万元,成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现在,刘洪依然隔三差五来村里。不久前,彭夏英家新落成的民宿开业,他又来了解经营情况,并问她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脱贫后,井冈山厦坪镇厦坪村第一书记谢冰每月仍有20多天吃住在村里。他说:“我们这是刘洪书记挂点帮扶的村,他经常会来,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乡亲们刚脱贫,我们还要‘送一程’。”
“率先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标,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刘洪说。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