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市委书记刘钦海,中等偏瘦个子,面部棱角分明,眼睛黑亮,走路带风……他显然不习惯“自我表扬”,一开口就透着些难为情:“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真是没啥可说的。”
“干部就要干事,就要敢干难事,会干急事,干好重事,干成大事”
走进翟镇光伏领跑基地,眼前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大片大片的光伏板,幽蓝发亮;下面的一排排大棚,一望无际。“这是刘书记主抓的光伏领跑项目,上光下农,农光互补。”翟镇党委书记刘焕校说,这样的大棚建了9620个。
新泰曾因煤而兴,有大大小小煤矿近40家;又因煤而困,资源枯竭,129平方公里塌陷区,地不好种、房不好住。刘钦海上任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新泰加快转型、爬坡过坎。
农光互补项目成为新泰产业升级的首选。刘钦海10次跑北京,最终新泰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光伏领跑者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一期6家大型企业联建,使塌陷地变成了“聚宝盆”,产业由“黑”转“绿”。
“干部就要干事,就要敢干难事,会干急事,干好重事,干成大事。”刘钦海说话斩钉截铁,做起来更是一马当先。
“有山有水、有产有业、有文有史、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这句口号是刘钦海对这座城市的期待。很多人认为新泰是煤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基本不可能。刘钦海却以此为抓手,带头干、拼命干,走遍犄角旮旯,实现了当年申请、当年授牌。煤城也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之城。
在刘钦海看来,担当是一种政治品质。“想不想担当是态度,敢不敢担当是责任,会不会担当是能力。一句话,担当,就要领导带头。”
“为群众办事,就要像给亲爹亲娘办事一样”
“放管服”改革,新泰三年“三级跳”,获得全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就缘于刘钦海的直接推动。
“刘书记每年一个主题推进改革。”新泰市编办主任郭俊杰介绍说,2016年搞“三集中三到位”,群众不再“两头跑”;2017年推“一窗通办、一次办结”,群众办事“最多跑一趟”;今年推“贴心代办、一次办好”,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便民服务局。
“为群众办事,就要像给亲爹亲娘办事一样。”刘钦海这样要求工作人员。他悄悄来大厅暗访,发现经常有群众因证件手续不全,耽误办理时间,后边群众等得不耐烦、有怨言。刘钦海马上现场开会,商讨如何“拉长板凳”,于是有了现在的预审窗口,提高了办事效率。
农光互补项目15个月建成投用,让新泰市光伏办副主任张林见识了“刘书记敢于突破常规的作风”。“土地租金、附着物赔偿,都由政府先垫资,确保企业顺利入驻,群众安心。升压站建设是大难题,刘书记创新提出‘先建设后回购’模式,比常规建设缩短工期14个月。”
“小到从哪里运土填棚,从哪里调水,涝了往哪里排,大到土地怎样流转,市场建哪里,菜往哪里销,等等,刘书记对农光互补项目统筹谋划,方案详尽周到,最后‘连骨头带肉’,一下子摆在大家面前。”新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马光金说。
基层摸爬滚打30多年,刘钦海练就了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同时善于寻求解决之道。他的办法实在、管用、接地气,从实践中来,从创新中找,从书本上学。他宿舍床头、桌子、窗台上,放的都是书,汽车后座上也是书,随时翻看学习。司机师傅说:“急刹车时,书经常噼里啪啦往下掉,后来就弄了个小书架安装在后座中间。”
“为老百姓干的事,必须干好;答应老百姓的事,必须兑现”
农光互补项目建成,于家村村主任于伟一下子就承包了60个大棚。没几个月,部分菜叶子蔫了,他也耷拉下头。关键时刻,于伟在田里见到刘钦海,“刘书记对我说,有事情可以直接找他。他的话给了我信心,让我明白自己碰上难事,政府会帮我。”
社区乡村,田间地头,很多群众见过刘钦海的身影。从农村教师成长为全省人口第三大县的“一把手”,刘钦海饱含着对群众的质朴情感。“为老百姓干的事,必须干好;答应老百姓的事,必须兑现。”
乡村振兴,他独辟蹊径,突破要素制约,建立乡村振兴联盟,设立1亿元引导基金,疏堵点、解痛点、攻难点。他瞄准“新六产”发力,建成2万亩泰茶“良心谷”生态示范园、2.6万亩惠美农牧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百余个现代农业综合体,带动23.5万户农民增收。
他带头钻矛盾窝、办棘手事。针对4024家禁养区养殖户、1900家“散乱污”企业、802台燃煤小锅炉,新泰狠狠“切一刀”,却不“一刀切”。村民向他抱怨隔壁养鸭臭气熏天,该撤;养鸭老板向他诉苦,每年30万元收入,没了。刘钦海不慌不忙说,已经替你找好了地方搬迁,你放心。新泰借此实施了畜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刘钦海讲话开门见山:“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三年来,新泰老矿区累计改造棚户区26698套,数万名老矿工搬进新房;两年来,农村改厕累计达11.45万户;全市民生支出占比连续3年超过70%,今年上半年达83%。
“干工作要项目实、作风实、结果实。”刘钦海以此要求自己和他人。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李作保说,一次去检查修路,刘钦海在现场突然弯下腰,操起把镐头,撬起一块路基,看硬度和厚度。随机下车,到贫困户家里看住得怎样、吃得好不好、是不是真脱贫,更是家常便饭。在新泰,求真务实在广大干部中蔚然成风。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