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倩倩
近日,天津市一家医院的医学整形外科为应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整形美容热潮,特开设“大学生就业整形专场”,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虽然爱美之心没有错,但是毕业季演变成“整形季”,追求外在美现象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浮躁求职心态,着实令人担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7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7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并且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有的借助淘宝等网络平台伪造毕业成绩、抄袭毕业论文调研数据、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甚至是购买代写文章、实践报告印章来“混取”毕业证;有的盲目迷信“高颜值”,将其视为求职敲门砖,妄图通过“美颜”拍照、p图,甚至是美容、整容、塑形来吸引眼球;有的“以奇制胜”,平时不努力,找工作时用高档服饰、精美简历来武装自己,甚至是临时“抱佛脚”,借助求职技巧、面试诀窍来获取应聘单位的好感;有的片面追求简历厚度,视“多个本本就多条路”为职场圭臬,将考取各类证书作为弥补工作经验的就业“秘诀”,“义无反顾”地投身考证大军之中;更有甚者为了谋到一个“饭碗”,不惜自降身价,对工资、待遇低要求……然而,对于大学生的这些“努力”和“付出”,用人单位并不买账。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两个问题:一是学习能力强不强;二是情商高不高。对此,有关教育专家指出,“非学无以广才”,大学生不能将学校当成学历的“锻造厂”,而应该不断锻造自身“学力”,以学立身,如此才能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危机。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想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学习化生存”势在必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亚洲首富李嘉诚用自己终身学习的人生际遇为我们印证了“‘学力’就是创造力”的奇迹。在打工期间,他就坚持“抢学”,事业有成之后,又聘私人教师求学,如今89岁的李嘉诚对当前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乐此不疲,还专门听课学习。由此可见,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学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学力”,才能让自己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断尝试、挑战各种编程技术,创建的“Discuz”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被数以百万级的站长使用;一群“95后”学霸大学生凭借兴趣爱好,自主学习研发了自动巡航算法、追踪算法、抗风浪算法等核心技术,并申报了8项国家专利。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提到的:“我们再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学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对大学生而言,就要强化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切实做到想学、真学、能学。同时,要从“学会”走向“会学”,不断优化思维模式、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手段,既要会读“有字之书”,又要具备读好“无字之书”的能力,善于做“结合”文章。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学生郭建国凭借大学期间刻苦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获得了一摞摞的国际、国家、省级等各类机器人大赛获奖证书,成为同学们眼中当之无愧的“学霸”;航空工程学院学生高腾腾利用所学知识成功研发出能够提高停车场利用效率的智能停车场,引发社会关注;体育学院学生邵庆配跨专业学习网络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并学以致用,开网店、开公司,最终完成了从两手空空到拥有注册资金100万元电子商务公司的华丽变身。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付出的过程,来不得半点儿投机取巧、心浮气躁,只有处处都是学习之处,时时都是学习时间,才能不让“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句空谈。
在如今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学生更应该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让锻造“学力”成为不懈追求,练好、用好善于学习这个“看家本领”,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蓬勃的创造力,以源源不断的“学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