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发布时间: 2017-03-20 浏览次数: 331

人文学院   孔润泽

        近期,学习类APP打卡在高校里流行起来,成为督促大学生自我学习的新方法。除此之外,更有每日计划、高效e人、时间树等各种制定计划的APP,这些管理软件可以将要做的事情罗列和标记,防止遗忘。然而,有的大学生为了完成每日打卡任务而疲于应付,成为“卡奴”,制定的计划如何去完成仍是待解命题。
        “今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励志读完20本书,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一年我一定不再熬夜,多锻炼身体,实现‘减肥大业’”……新一年开始时,“未来一年中一定完成……”之类的话又浮出水面,新一波励志浪潮再次掀起。这些计划让人心潮澎湃,“雄心壮志”地制定了计划,然而结果却差强人意。有的大学生一开始“雄赳赳,气昂昂”信心满满,中途却给自己找了各种借口打“退堂鼓”,恢复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有的大学生制定计划只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做与不做“视情况而定”;有的大学生“雷声大雨点小”,光说不练,“咬牙跺脚”也无法“笑到最后”;有的大学生打开电脑一晃一个晚上就过去了,却发现早已经忘记打开电脑的初衷,不禁感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新一轮的洗心革面如此反复上演。据调查显示,46.4%的人会看心情执行计划,不会非常严格要求自己;37.2%的人会按照计划一步步完成;9.2%的人表示计划制定出来就搁置了,基本不会执行。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执行计划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有执行力,目标再伟大,计划再周全,若落实不到位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歌德曾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有伟大的目标,与达到伟大目标的决心。”撑过从一开始不足为奇的小计划,到慢慢地培养出一个光辉的结果,所承受的艰辛困苦,关键就在于强大信念下的执行力。所谓执行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其实,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真的想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找到坚持下去的方法;如果不想做一件事,不论生活的曲折还是外界的变化总会成为放弃计划的借口,所以想要完成计划就必须克服惰性心理,更要磨练意志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江苏卫视益智攻擂节目《一站到底》的舞台上,一位没有左臂的“90后”选手张超凡接二连三战胜对手,赢得无数喝彩,她相信自己只是比别人缺少了一个“小零件”,一次次努力达到制定的目标,全国演讲大赛冠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让人们看到了“东方维纳斯”的出色经历。复旦大学“科研追梦人”李君始终抱着对“医药行业有更加深入了解”的想法,一步步按照计划深入到每个课题研究,不仅在各种科研竞赛中拔得头筹,还发表SCI论文11篇。大学校园里的考研大军,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和早出晚归的身影更是执行力的最好代言。可见,计划能否实现与一个人的执行力密切相关,只有朝着方向拼尽全力去追赶,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正如毛泽东所说:“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计划地克服所有困难”,如此才能不将一切计划变成纸上谈兵,避免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往往是下决心容易,执行起来难,只有埋头苦干才是真把式。说到底,执行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作为大学生,要把每一个目标和计划视为毕生追求的事业,而不是应付了事的差事;要在适当的时间点上,给自己一个可行的计划,完成之后也会有底气再出发完成下一个计划。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做一个积极主动的执行者。拥有一股子激情和锐气,再加上一往无前的韧劲和执着精神,就一定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