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系 贾继艳
时下正值毕业季,论文写作成为毕业生们最关心的话题。一篇毕业论文从“出生”到“修成正果”要经历数次“磨砺”,这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神笔马良”,踏过毕业的最后“门槛”。本应点灯熬油备战的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系统化的整理和检验,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拿来主义的泛滥、对论文的不重视、写作能力的不足、忙于找工作和实习,以及发达网络提供的多重诱惑等原因,致使抄袭现象屡见不鲜。
究其根本,是许多大学生存在论文迟早会通过的侥幸心理,还能不让人毕业?如此不拿学位论文当回事的心态,造成有些大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借鉴”自然而然成为最佳选择。据调查显示,58.4%的大学生将毕业论文视作毕业“标配”,写了才能拿文凭;51.2%的大学生感觉毕业论文已经沦为一种“形式”;只有38.4%的大学生仍坚信毕业论文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术能力。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不应仅仅把考试作为考核大学生成绩的最直接标准,应该更多地考量大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
众所周知,毕业论文必须签署“独创性声明”,以保证论文确属原创,当然这不能杜绝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但至少在过程中是对签署者的一次自我审视和提醒。某高校教授在省“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取消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独创性”要求的建议》,有人提出取消论文的“独创性”,就好比严格的考试可以带小抄或偷看他人答案。更何况,毕业论文若失去原创性,那还有意义吗?其实,愈演愈烈的“非独创性”情形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取消毕业论文“独创性”要求,而是对学术诚信问题所需要承担责任的有无。在国外的大学,抄袭是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无论是否主观意愿,相似度过高都可能导致零分或开除学籍处分,不仅毕业论文,就连平常的课堂报告、作业在引用他人内容时都要注明出处。所以,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糊弄,秉持对学问的求实态度,对症下药才是上策。西北师大学生张科在美国某大学作交换生一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数码摄影课别出心裁的期末考试。老师在小说上随机撕下几页,要求找出最触动内心的话语,并用照片拍摄还原场景。考试成果以展览方式展示,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得出最终分值。他觉得每一次作业都需要花时间、心血去做,使自己备感充实的同时,真正掌握到了核心知识。由此可见,大学生要摆正心态,深入地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升华,才能收获一生都受益的知识和经验。毕业论文作为大学生能否毕业的最重要“考试”,更应该做到不抄袭,运用自身的见解和想法,主动独立思考,追求论文的“独创性”,如此,才不至于使学生成为一模一样的“产品”。
西方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语也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用心撰写毕业论文,问心无愧地写下“诚信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