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重量更需重质
发布时间: 2016-05-19 浏览次数: 311

郭洁琳

        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里,复旦大学图书馆公布2015年阅读报告,一名大学生以473册的年借阅量荣膺“阅读达人”。无独有偶,武汉大学一名男生以年平均阅读近700本书蝉联该校3年“读书冠军”;云南某高校一名学霸为读书方便在寝室堆放5000册书籍……大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知领域探索的热情可见一斑。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不但能学习知识,还能培养人文精神。然而,有的大学生把数量当成一个可以在朋友圈炫耀、比拼的数值;有的把榜单的“读霸”“图霸”称号当作追逐目标。不但如此,有的大学生只阅读言情类小说等无需思考、无益于自身的休闲类书籍;有的阅读时囫囵吞枣,满脑子想的都是“赶紧读完”,恨不得一路狂飙到最后一页;有的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或短期内带来成功,效应实现后便将书籍“束之高阁”……毋庸讳言,这样的阅读方式和动机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都会导致思想性的阅读日益萎缩。对此,有关心理学家指出:一旦用数量来度量读书这种行为时,就已经错了。
        高校发布数据排行榜的初衷是鼓励大学生多读书,但许多大学生却误以为数量多就是读书多,却不知其实是在“集邮”。如果问一位读书而有大成之人,因何而脱胎换骨和涅磐重生时,难道要回答因几百本书?实不然,真正因阅读而提高素质、突破自我的是“书本+思考研究+时间沉淀”。我校毕业生曹胜欢虽然出生于贫穷的农村家庭,但他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于是在大学期间他努力研读本专业和有用的书籍,坚持每天整理学习的知识要点并发到博客上,粉丝量超过200多万,并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创业,如今已经成为创立9家公司的成功人士。大学生要阅读那些有助于拓宽自身知识面和学科专业相关的书籍,并在学习、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才能“暮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读懂,还必须深思善悟。其实,阅读的道理同喝茶一样,须慢慢读,细细品,一字一句都要领会其中的要义和妙处,不然就如同“牛饮”,食不知味,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所以,大学生一方面要学会带着疑问去阅读,多提出问题,调动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学会精读,阅读不能过目即忘,有些容易疏忽的地方要留意,重要或难度大的部分要多读几遍,并着重思考阅读完后的收获和领悟。长此以往才能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悟,从而获取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念,多阅读多积累,时刻谨记阅读的初衷,以阅读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将知识量沉淀下来,让书本上的知识成为人生道路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