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发布时间: 2016-05-19 浏览次数: 494

人文学院 张笑语
       

        日前,郑州某高校大二学生手书古文《讨如厕不冲檄》,呼吁同学们要讲文明,引来关注和热议。提升大学生素质修养,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已刻不容缓。
        人们常说大学校园是“象牙塔”“净土”,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然而有的大学生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特谈文明礼仪,却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大树变为晾衣架、课堂手机铃声谱成交响乐、图书馆一书占座一天、水房卫生间泉水叮咚小溪汇成小河……不仅如此,随地吐痰、随手扔弃废物、课桌上乱涂乱画、践踏草坪、教室变食堂等校园不雅的“寻常一景”屡见不鲜。此类不文明行为显然不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大学生们不可谓不明白,为什么明知不可而为之?究其根源,是忽略他人感受,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在作祟。据调查,尽管多数大学生认为道德素质非常重要,但仍有7%认为可有可无,无法解决生存之道;10%认为完全没有用,不去考虑相关问题。对此,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当代大学生要把立德修身作为重要任务,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更要在心底树立“文明观念”,从根本上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前不久,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教育部将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纳入学校目标考核。浙江财经大学发布文明修身倡议书,“‘不学礼,无以立’。青年,做个新时代的‘高富帅’,高在学识、富在实践、帅在处事;姑娘,做个新时代的‘白富美’,白在品性、富在思维、美在心灵。”武汉学院大学生每人“领养”一棵树,积极地投身到有益身心的公益活动中,为校园增添绿色春意。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与环卫工人一同清理垃圾,将“美化家园,清洁环境”专项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诚然,在建设文明校园的过程中,自律和他律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自律起到决定性、关键性作用。《礼记》说,“德辉动于内”“理发诸外”,只有内心树立“德”的地位,并且时时认真践行,道德文明才能自然散发。一个人的改变取决于内因,若孟子自身不愿学习,孟母三迁也是枉然。说到底,大学生不仅要有思想上的认识,更要有行动上的实施,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自觉改正并抵制不文明行为,真正养成文明习惯,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因此,作为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做到“三省吾身”,时刻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对与错、是与非中做出符合校园文明规范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
        文明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贵在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慎独下的自我规范。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捡一张纸、排一次队、管一回嘴”做起,于细微处寻找文明的足迹,于细微处尽显阳光大学生精神,让文明之风在校园建设中扎根、开花、结果,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