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练就司法实践真功夫
发布时间: 2016-03-17 浏览次数: 260

——记省高校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我校获奖团队
  学生记者 梁晓宇 赵敏

        原告、被告双方据理力争,公诉人、辩护人对证人旁敲侧击,检查证据,连番辩论,最后总结归纳,道出孰是孰非,双方似乎正站在真实的公堂之上,捍卫法律正义,这便是第五届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现场的情景。经过控辩对抗和紧张角逐,我校人文学院2012级法律事务专业的刘志杰、王梦娅、刘亚茹、巩思颖、董敏、李晨星6名同学组成的团队凭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现场发挥,荣获二等奖。
          “现在开庭,请原告方做基本陈述。”法官威严的声音刚落,一场关于分家析产的民事纠纷案件正式进入庭审阶段,我校代表队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代表队的对决也随即展开。这场民事纠纷缘于儿女对父母的分家方案不满,充当原告的巩思颖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要求,并陈列出本方证据,第一诉讼代理人刘亚茹和第二诉讼代理人王梦娅宣读了起诉书。经过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的答辩后,针对对方提出的“母亲没有在分家单上签字,分家方案不具备法律效力”,他们寸步不让:“分家单签订时,母亲与被告均在场,并同意该分家意见,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分家时由父亲主持,儿子参与,不需要母亲的签字。”接着,对方又故意抛出一些偏离案件本身的细节,或者一些无足轻重的证据,企图混淆视线,这时,他们时刻谨记“庭审是说服法官而不是辩倒对手”的原则,即便对方偏离案情重点,还是始终坚持自己的要求。双方发言结束后,法官提出了一些很“刁钻”的问题。“请问原告父母是哪一天结婚的?”“老房子是哪一天拆迁的?”虽然他们为本次案件做了一个精细的“大事记年表”,但面对这样超出案件范围的“考题”,还是免不了有些慌乱。但是,王梦娅还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出色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按照大赛规定,庭审现场不允许新增证据,对于法官提出的“原告缴纳的拆迁费是用银行卡支付还是现金支付?是否可以提交凭据?”刘亚茹机智地回答道:“交款凭据庭下提交。”回想起比赛中的激烈交锋,队员们激动地说:“这次比赛,不但使我们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运用证据、认定事实等平时课堂学习中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全方位地锻炼了我们的法律实务工作能力。”
          第五届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是由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省级大学生赛事。大赛的评委由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18名资深法官、仲裁委员会5名仲裁员和5位知名律师组成,参赛队伍多达30支,参赛选手100余人,是我省历史上参赛队伍最多、规模最大、影响面最广的一次大学生专业比赛盛事。要想在这样的比赛中崭露头角,其难度可想而知。从接到通知到正式比赛只有短短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虽然面临着时间紧、经验少、资料繁多等重重困难,但是我校6名同学没有望而却步,而是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地按照大赛的要求做着准备。虽然一个案例附带的证据有10多份,但是他们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研读了每份证据,并进行了精细入微的分析。“有时觉得已经把证据审查得很彻底了,但撰写的法律文书还是被老师挑出了各种漏洞,改了5、6遍才过关。”李晨星回忆说。不仅如此,案例涉及到的很多知识都超出了课本范围,往往需要查阅大量法律文献资料或上网查询。为了能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他们翻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婚姻家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和地方性法规等相关法律,把涉及到的法律条文一一查找出来。光是用来记录法律条文、批注、起诉状与法律文书的A4纸就用了近2000张。那厚厚的一摞材料,已不仅仅是一份份案例和证据,更是整个团队60多个日夜所倾注的心血。那段时间,除了上课,他们几乎都是泡在法学实验室里,每天都要学习到公寓关门前几分钟才回到宿舍,然而,他们却乐在其中。“在备赛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从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的角度去思索法律问题,激发了创造思维,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队员们由衷地说道。
          忙碌是一种幸福,充实是一种快乐,因为最美的风景并不只是在最高的山顶,还可以在登山的途中。6名同学潜心钻研法学理论知识,阅读模拟法庭任务书,观看法庭资料片,最大程度地了解并熟悉我国的法律知识和法庭审理的基本程序,日复一日地在枯燥单调的训练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抽象深刻的法学思想、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让他们慢慢体会到了法律工作者肩上的责任,深深意识到每一名优秀法律事务工作者的背后,必须是拥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对案件细致周密的法律关系分析。在对法学的钻研过程中,他们常常会为某一个问题而争论不休,董敏说:“都说法学晦涩难懂,但是只要全身心投入,就能领略到其中的魅力,我们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并在学习中不断加以改进。”人多力量大,他们在争论中找到了多个切入点。从一本一本厚重的法学书籍中学习法律知识,从模拟对抗中锻炼法律技能,每一天的训练都成为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他们的语言表达、理论理解、法庭辩论技巧、法律适用程序等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不仅如此,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信仰法律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是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为成长为具有现代法治观念的法律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倾不偏只识法字,不附不阿但凭公心。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深深感受到了自己法律知识欠缺的同时,也意识到将法学知识学以致用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今后的路还很长,他们将一如既往地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培养法律思维和其他人文素养,将对正义的追求融入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