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生存挑战”热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5-11-10 浏览次数: 137

学生记者 梁晓宇

        “武汉大学生暑期挑战100元异地生存15天”“浙江师范大学35名学生50元到西安生存10天”“山西师范大学40名学生20元在福州过15天”……刚刚过去的暑假,大学生中掀起了一场“生存挑战”热。
        “早上一个馒头1元,中午一个包子加一碗泡面4元,晚上泡面2元,我们就这样一人7元度过了一天。”对于衣食无忧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这样艰苦的生活在以往几乎是无法想象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条件日益丰富,有些大学生吃苦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锐气和干劲。走进大学校园,几乎可以随处见到浪费现象:水龙头哗哗直流熟视无睹,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据媒体报道,高校食堂已成为饭菜浪费的重灾区。一碗饭一碟菜吃几口就倒掉,尝一口不对味扔下就走人的现象比比皆是。过豪华生日会、请客讲档次、买名牌消费品在大学生中也屡见不鲜。大学生花起钱来之所以大手大脚,究其原因,是没有挣钱辛苦的切肤之感,尤其是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带领下,向享受型生活迅速靠拢。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许多高校纷纷加强勤俭节约的教育,“生存挑战”应运而生,甚至成为常设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次体验,无论是解决生计还是求职,都让我感觉到生存的不易。”这是参加“生存挑战”的大学生最真切的感悟。对此,有关教育专家也指出:“‘生存挑战’对大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对锻炼意志、培养与人交往的技巧、适应社会都大有裨益。”
         毋庸置疑,“生存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节俭意识和吃苦精神。但是,仅靠几天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大学生讲究大吃大喝,热衷于安逸享乐,与从小缺乏强有力的节俭教育不无关系。因此,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节俭教育,大力营造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注重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消费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事事讲节约、时时讲节约”。
        缺乏节俭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想成长为有用之才,就一定要吃得了苦头,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同学们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支笔、一角钱的“五个一”活动,反对不计成本、大手大脚、随意浪费的行为。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把勤俭节约意识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中,肯吃苦,能耐劳,使其最终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人生的态度,转化为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的一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