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颜
“手里攥一千个线头,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讲述了自己年轻时想办好事,经常通宵达旦地干,最后体力不支、时常生病的经历,并劝诫年轻人要摆正心态,别熬夜。
广东某大学一男生被发现猝死于宿舍,其室友称其此前曾连续熬夜数日;华南某高校一男生因经常熬夜倒在了宿舍的电脑前……近年来,大学生因熬夜而失去生命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让人触目惊心。大学生晚睡晚起已是不争的事实,“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了”,形象地描述了很多大学生的生活现状。据一项“大学生熬夜现象”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熬夜行为,其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一周熬夜四次,每晚熬夜的也大有人在。熬夜大军的壮大直接催生了一大批上课打瞌睡的“特困生”,有60%的大学生表示熬夜之后第二天上课会因困倦而睡着。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大学生并没有正视熬夜带来的问题。对此,有关专家提醒,长期熬夜,就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
熬夜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许多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并没有熬夜的习惯,到了大学之后,舒适而宽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开始放松自己,不按时作息。为了提醒大学生们按时休息,很多高校都有熄灯制度,到点就断网断电,有的高校还采取学生宿管委员会、学生纪律检查委员会巡查督促按时休息等措施,号召“早起、吃早餐、打早卡”的“起床协会”也在各高校应运而生……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晚睡晚起现象有所改观,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大学生自身。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个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人要想在有限的生命当中,作出较多的贡献,获得较大的成功,就必须养成一些有助于此的基础性习惯。英国《每日邮报》曾刊登了历史上不同领域的著名伟人作息时间表,从莫扎特到弗洛伊德,从贝多芬到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们的作息时间都很规律,基本上都遵循了睡眠的“黄金7小时”法则,并没有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为了工作“废寝忘食”。我校今年取得考研满堂红的6个宿舍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备考期间宿舍成员共同制定了“考研作息表”,每天晚上按时熄灯上床休息,早上6点统一起床学习。由此可见,养成合理作息的好习惯,对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最主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大学学习目标及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能叫醒一个人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这句被无数大学生用来激励自己早起的流行语,道出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许多大学生之所以在大学期间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和才华,而是因为没有崇高的人生追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拼搏进取。
养成良好作息习惯,要规划好学习和生活,努力提高自我约束力,合理高效地利用好时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成就跟时间管理的好坏是成正比的。详细的计划有助于管理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学会把每学年、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来。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除了要克服办事拖拉等明显浪费时间的现象外,还要尽量避免手机和电脑的干扰。严格控制使用手机和上网时间,用电脑学习和工作时,没必要时不要打开QQ,以防别人不知情时的干扰。唯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逐步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总之,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让良好作息习惯为成长成才护航。唯有如此,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健康、惬意、精致,人生也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