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小故事在微信中流传:一名大学生崇拜杨绛,便给她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并倾诉自己的人生困惑。杨绛的回信诚恳而直率:“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信息时代,娱乐性、消费性的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固化为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传统的深度阅读习惯却与大学生渐行渐远。不少专家担忧,长此以往,会带来思维碎片化、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以及难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等一系列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曾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读书学习的人。”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学习兴趣浓,学习自觉性高。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也有的大学生贪玩享乐,不喜读书,不好读书;有的大学生不得其法,无从下手,不会读书;有的大学生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不用读书也能应付今后的工作;有的认为实践比书本理论更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认为专业学习太忙,没有时间顾得上涉猎其他方面的书。正是这些“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阅读。
俄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赫尔岑曾经说过:“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华罗庚由于家境窘迫,无法继续求学,就在家里坚持自学。他几乎每天要花十个小时钻研数学。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想到一个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便立即点亮小油灯,将其记录下来,最终成为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只有高中学历的蔡伟虽是一名工人,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图书馆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每天读书十多个小时,20余年读书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古文知识,久而久之,他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具备了高层次研究古文的专业基础,被破格录取为复旦大学博士,并师从该校知名教授。由此可见,只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读书,才能成就心中梦想。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言:“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对于大学生而言,读书与否决定着是否能够顺利成长与成才,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通过阅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通过阅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通过阅读哲学经典,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阅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阅读优秀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强国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早日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