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求职季,许多毕业生开始奔波于各种人才招聘会。前不久,大学毕业生小蔡经过考核进入到复试环节,却因手写的简历中出现了10余个错别字,而被用人单位淘汰。平日里被忽视的汉字书写竟然成了求职致胜的关键所在,值得所有大学生深思。
像小蔡这样因书写能力差而在求职大战中败下阵来的同学还有不少。毕业生小周曾赴一家企业面试文秘岗位,各项能力都十分突出的他,在初试时顺利拿到“通行证”。就在他以为十拿九稳的时候,公司却以笔试答卷字迹难以辨认且多处涂改为由将其拒之门外。“答题时我真想打开手机查查,好些字似乎就在眼前却写不出来。”某重点高校大四学生小苏参加了某知名企业招聘的复试,没想到面对几道论述题,一贯文思泉涌的她竟“大脑短路”,连一些常用字词都忘记怎么写了。 课堂笔记不用笔,书信被电话和短信取代,作业也几乎是网上提交……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机会越来越少,书写能力也越来越不被重视,因书写能力差而与好工作失之交臂也就不足为怪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开始重视对应聘者汉字书写能力的考察。不久前,福州某公司在招聘文员时,对应聘毕业生提出的第一项要求就是个人亲笔书写求职信。一些企业招聘负责人认为,现场填写简历是考察的一种手段,因为从临场反应、笔头功夫可以考察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多用人单位都表示不会选聘一个笔试答卷字迹不工整、错字连篇、语法不通的求职者作为自己的员工。也许,有同学觉得这是用人单位在小题大作,事实上,汉字书写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字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书写潦草的人可能就是一个“马大哈”,书写工整的人多做事细致认真。
对此,相关教育专家表示,如果大学生越来越写不好汉字、不会写汉字,甚至不愿写汉字,关系到的不只是中国书法艺术能否再传续下去,还有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被全面继承和良好发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汉字英雄》电视节目评委张颐武建议大学生们首先从培养自己对汉字的兴趣入手,多看多记多练。多看就是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或者平时在生活中、旅游时多留意那些刻在对联、匾额等地方的诗词歌赋;多记就是将一些生词僻字记于心中;多练就是多动笔、多记录。另外,还可以通过每天练习一帖书法的方式,既提高书写能力又修身养性。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是每一位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亲爱的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拿起手中的笔,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美和书写美,领略书写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取早日成为不仅能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合格人才。